洛阳加快建设文旅强市 打造国际文化旅游名城
文章来源:网络 添加时间:2020-11-12 浏览次数:1324
国家级“河洛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成功获批,隋唐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客家之源纪念馆等一批重大项目顺利推进,央视中秋晚会成功举办,打造“古都夜八点”“古都新生活”文旅消费品牌,“两节一会一论坛”影响力持续提升……
副中心城市建设如火如荼,文化旅游发展亮点频现。今年,我市文旅系统加快构建文化传承创新体系,加强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大力实施文旅融合发展行动,推动文化旅游实现“三个转变”,让“古今辉映、诗和远方”的城市名片更加响亮。
发力项目建设,弘扬黄河文化
眼下,位于龙门大道与古城快速路交叉口东南角的一个项目建设现场施工正酣。不久的将来,这里将建成黄河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展示中心,打造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的新地标。
作为黄河流域的文化大市、旅游大市,读懂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这一国家战略的文化价值、生态价值、经济价值,加快建设文化旅游强市,既是洛阳重塑文化自信、彰显特色优势的重大历史机遇,也是义不容辞的使命担当。
今年,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努力推进更多项目进入国家、省盘子,主动衔接上级规划,做好洛阳规划和具体落实工作。国家级“河洛 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成功获批,为加快建设副中心、致力打造增长极再添新动力;着力打造隋唐洛阳城、隋唐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等文化地标,巩固河洛文化的主 体地位;隋唐大运河博物馆、客家之源纪念馆、黄河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展示中心和牡丹博物馆等115个总投资920亿元的重大项目全面实施;24家研学 基地和“文明之源,根在河洛”等6大研学板块,让“研学洛阳读懂中国”更加响亮。
激活消费潜力,优化文旅环境
繁星闪烁、龙马奔腾、神龟出水……今年,利用激光投影、立体声、灯光等科技手段,将音乐、影像、建筑、历史融为一体的应天门3D投影灯光秀火了,相关视频频频出现在视频平台中,隋唐洛阳城应天门已成为来洛阳旅游必打卡景点之一。
自今年5月以来,按照市委、市政府“五提”行动部署,我市积极打造“古都夜八点”文旅消费品牌,开通“古都夜八点”号高铁旅游专列,通过对传统业态的提质扩面,培育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地,打造夜间主题活动,截至9月底,实现文旅收入43亿元。
不仅如此,随着“遇见洛阳,邂逅清凉”享游洛阳暑期文化旅游活动、“古都新生活”文旅惠民品牌活动等一系列文旅惠民活动的深入开展,嵩县、栾川 县成功创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我市形成了以夜间带全天、以线上带线下、以直播带实体、以中心带县域的文旅消费新格局,文旅消费潜力进一步释放,成为拉动 全市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城市书房达到202座,“15分钟阅读文化圈”基本形成;新建旅游厕所64座,连续三年获评全国旅游厕所革命先进市;联合豫晋陕3省11市成立 “华夏文明之源城市文化旅游推广联盟”,洛阳、济源两地旅游年票实现一体化……时尚洛阳城正成为“常来常往、常来常想、常来常新”的诗和远方。
今年9月,全市接待游客人数和旅游收入在全省率先实现由负转正;国庆中秋假期,全市接待游客702.35万人次,旅游收入63.59亿元,旅游收入排名全省第一。
聚焦重大活动,扩大国际影响
前不久在我市举办的第三届世界古都论坛专家云集,异彩纷呈。这场盛会不仅留下了促进古都文明传承和发展的新思路、新办法,也让古都焕发时代光彩,凝聚起中国文化的自信。
节会活动是塑造品牌、展示形象的有效手段。今年,疫情之下的第38届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以“云赏牡丹花开满屏”的全新打开方式,让世界惊艳。第 三届中原国际文化旅游产业博览会更具“国际范儿”,河洛文化旅游节迎来沿黄九省宾朋,共同讲好黄河故事。“豫见快手·嗨在洛阳”快手网红文旅大会、央视中 秋晚会、中国舞蹈“荷花奖”古典舞评奖先后在洛举办,古今辉映的洛阳盛装出镜,知名度、美誉度、影响力大幅提升。
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该局将提升历史文化遗产展示利用水平,加快重大项目建设,丰富文旅业态,进一步激发文旅消费潜力, 推动全域旅游创建,持续提升“两节一会一论坛”交流平台,强化区域协作,加快建设国际人文交往中心和国际文化旅游名城,为加快建设副中心打造增长极发力都 市圈形成新引擎作出文旅贡献。